在广东省的梅州市长教村外盘开户配资,隐藏着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村落,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发展,它的海外华侨人数超过了4000。如今,村民不过1500人左右,分为社背、百江、上凹、院坑等20个小组,而全村的姓氏几乎只有一个:廖。
踏入这个村子,浓厚的客家文化扑面而来,古老的民居经过修缮焕然一新,屋顶设计宛如锅耳,整齐排列的建筑展现出“走马楼”的独特韵味,岁月的沉淀在此处散发着悠远的气息。
客家,这个源自华夏大地的汉族迁徙群体,陈修在《“客家”称谓新说》中提到:“‘客家’乃‘河洛’二字的音变,客家人则是河洛人。”更有人认为,客家族群是中原汉族与畲、苗、瑶等当地民族交融而成。如今,他们主要集中在闽、粤、赣三省交界的地区,这也促使梅州提出“打造全球客家文化传播推广中心”的计划。
廖姓的发源地是现今河南南阳的唐河县一带,那里的第一任国君廖叔安是这一姓氏的始祖。目前,廖姓的人口约为420万,主要分布在广东、江西、湖南及四川等省,其中广东省占据16%,成为廖姓的第一大省。值得一提的是,大埔廖氏的开基祖百一郎公,是廖氏始祖叔安公的第94代后裔。
展开剩余60%在长教村的廖氏祠堂里,我们翻阅了《大埔县廖氏源流》一书,书中详细记载了廖家的历史渊源。现如今,长教村的廖氏家族主要由两房繁衍而成,分别是第六世的庸公和赵公,其中庸公称为拓裕公,赵公则被尊为隐乐公。
勤劳能干的客家女孩以持家著称。从祠堂中了解到,历史上的长教村,男孩多读书识字,而女孩则以勤俭持家为主。在族谱中,我们还发现这样的一首童谣:“勤俭叔娘,鸡啼起床;梳头洗面,提水满缸;先扫净地,后煮茶汤。”
长教村曾有一种特殊的“二次葬”习俗:去世的人在埋葬数年后,骨骸会被重新挖掘、清洗后放入陶罐(当地称“金罂”),依照骨架结构自下而上叠放。随后,“金罂”上会写上死者的世系、姓名及生卒年日,最后再葬入新坟。村里的老人表示,客家人对于“认祖归宗”有着深厚的观念,过去社会动荡时,若发生迁徙,祖先的骨灰会被带走以示对先人的尊重。二次葬在客家地区一直是尊重祖宗的重要方式,火葬取代土葬后,此习俗逐渐消失,但祭祖的仪式仍然延续至今。
每年清明节,长教的廖氏家族都会在百一郎公和妣夏氏孺人的坟墓前举行“天虹灌水”祭拜,附近的廖氏一族纷纷赶来祭奠。热情好客的客家人,祭拜后本村的族人各自回家,而外地的宗亲则会被留下来共进晚餐。为了避免浪费,2011年,理事会就订立了一个接待标准:县、市外宗亲按200元一桌的标准来接待。
发布于:山东省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网上配资炒股网站_网上配资炒股机构_配资网上炒股平台观点